5月31日,我院“魏都學人”讀書小組在文綜樓1225會議室舉辦以“所有權是文明的起點還是墓碑?——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繹讀”為主題的讀書分享會。本次活動由“魏都學人”讀書小組發起人、法理法史教研室主任尹曉兵主持,由陳靜怡、成藝甯、張夢瑤、馬翊菲擔任主分享人,“魏都學人”讀書小組成員、及其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的讀者共同參與。

作為主分享人,陳靜怡、成藝甯、張夢瑤、馬翊菲四名同學,分别将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一書的背景、邏輯結構、啟示的問題做了詳細梳理和闡釋。她們認為該部著作,獻詞、小引、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形成了一個逐漸由淺入深的邏輯線索。即承接《科學與藝術》一書的結論,接着闡釋該著作的主張,進而引發《社會契約論》的問題意識。
互動交流環節中,成藝甯認為人類社會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轉變動力,來源于人類自我繁衍的絕對性。李嘉成認為“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提供給我們反思自身道德性的契機。針對以上兩個問題,與會老師以 “洞穴比喻”及“知識即美德”分别作出回應與增補。
最後,尹曉兵強調,讀名著的基本方案是“意識行為”與“無意識行為”的綜合。作為讀者應該盡量地使用眼睛去看、用嘴巴去讀、用耳朵去聽、用大腦去記憶,至于最終有沒有理解經典文本,要交給“無意識”。這正切中中國古典教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希望大家能夠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