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

 教學動态 
 教研活動 
 專業設置 
 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教學工作>>教研活動>>正文
教研活動

法理法史教研室“魏都學人”讀書小組活動(第十期)——《緣緣堂随筆》研讀

 作者:尹曉兵 編輯:王彬彬 審核:馮振強 訪問次數:次 發布時間:2024-04-16


4月12日,我院“魏都學人”讀書小組在1225舉辦以“這人生還有真相嗎?——豐子恺:《緣緣堂随筆》繹讀”為主題的讀書分享會。本次活動由“魏都學人”讀書小組發起人、法理法史教研室主任尹曉兵主持,由于靜老師、郭海洋博士擔任主分享人,“魏都學人”讀書小組成員、特邀評論嘉賓徐冠軍博士、張懷宇博士、楊繼剛博士及其他《緣堂随筆》的讀者共同參與。

作為主分享人,于靜認為《緣緣堂随筆》主要展現了一代大師豐子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體驗。在亂花迷人眼的物欲俗世中,如何保持一份純淨和樸質,豐子恺告訴我們要向“兒童”學習。學習他們沒有被規訓的透徹眼眸散發的純淨之光,學習他們對世界、對社會的真心感受,這樣才能“返璞歸真”。随筆中溫潤的平常詞彙,透漏着讓人懷念又向往的純真世界。

郭海洋博士認為:豐子恺随筆所展現的精神狀态值得我們學習,他所描繪的人生三重境界至今影響着很多知識分子,豐子恺對世界的态度,他的教育思想将激發後來者更多的想象。

張懷宇博士認為:豐子恺之所以選擇随筆,是因為相比較小說、詩歌而言,散文這種文體更容易直抒胸臆、表達真情實意。這是我們閱讀豐子恺時尤其注意的,由此才能進入理解豐子恺精神世界的大門。

楊繼剛博士認為:豐子恺的人生經曆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用颠沛流離和幾經波折來形容,但是卻無法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若非有一種超越的情懷和神聖生活的體驗,他不可能做到。

徐冠軍博士認為,豐子恺的藝術形式是“漫畫”,體現了西方繪畫對國畫的影響,兼具中西特點。豐子恺漫畫所體現的東方社會的“日常性”、“平常性”、“溫和性”,恰恰與西方的“悲劇”、“喜劇”二選一的思維模式形成強烈對比。

然後,王彬彬老師、李靜雅老師、李豔玲老師、董潇麗老師向大家分享了關于《緣緣堂随筆》的相關學術論點和心得體會。

最後,尹曉兵老師強調,西方“線性曆史發展觀”與西方科學發展的“進步論”密切相關,科學性思維背後隐藏的“相對主義”(證否)才是導緻“虛無主義”的現代思想根源,這種思想責任要讓傳統文科來負擔,顯然有失公平。希望大家能夠多與高水平的博士、教授交流,在魏都學人讀書小組的各項活動中獲得更多靈感和學術的頓悟。這樣才能在文明互鑒之中,尋找到我們自己道路的獨特性。

上一條:法理法史教研室“魏都學人”讀書小組活動(第十一期) 下一條:刑事與經濟法教研室開展“雙師月談”第二期主題分享活動

關閉

威尼斯144777(最新版)游戏手机登录-最新VNS网址NO.1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八一東路88号
電話:0374-2968965  郵編: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