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政學院科研喜訊頻頻傳來,在2010年度教育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國家級課題立項上接連收獲碩果。6月4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公示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拟立項課題結果,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王正新博士主持申報的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學生失業預警研究》位列其中,拟予立項資助,資助金額2萬元;6月17日,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結果揭曉,法政學院沈春光教授主持申報的《科技創新投入與激勵法律制度研究》獲準立項資助,資助金額12萬元。兩個科研捷報相繼傳出後,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法政學院教師積極投身科研工作的信心和熱情。
這兩個國家級課題的成功立項,在我校曆史上均為重大突破,具有開創性意義,也頗具示範性價值,顯示了我校申報教師較為深厚的學術積澱和紮實的科研基本功,他們能夠從衆多重點科研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像今年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先經過個人申報、基層單位審核、地方科研管理部門初評,篩選其中的1/2,即近7000份申請課題進入專家評審階段,經資格審查後,正式提交專家會議評審的課題6051項。最終經過101位專家認真評審,評出455項,其中重點項目10項,一般項目99項,青年項目78項,教育部重點170項,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98項,平均立項率為7.5%;同樣,今年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評審程序更為嚴格。首先,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對23個學科的27171項申報課題組織通訊初評,每項課題由5名同行專家評審,參加通訊初評專家5362人,根據通訊評分高低,确定4652個課題入圍,平均入圍率為17.1%。其後,再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280名專家對入圍課題進行會議評審,各學科評審組經過認真篩選,提出建議立項課題,最後報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批後正式立項。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準立項總數為2285項,其中重點項目140項,一般項目1290項,青年項目855項,平均立項率為8.42%。競争如此之激烈,我校申報老師卻能最終突出重圍、獲準立項,關鍵在于:一是選題到位,關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二是論證充分,方法獨特,觀點新穎,内容體系完整且論據有力;三是前期成果豐富且集中;四是注重細節,對課題申報書論證語言及标點符号的運用以及錯别字都進行了反複地斟酌與校對。
近幾年,我校科研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學校黨委、行政注重加強宏觀思考、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不斷開闊思路,用制度建設保障學校科研工作的快速持續發展。此外,學校還注重增強科學發展意識,不斷探尋切合校情及地方實際的科研增長點和突破點,思索和實踐科研工作跨越式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持續改進和提升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教師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尤其是國家級的高層次課題,并且以高層次科研立項為契機,借助大項目,組建大團隊,構築大平台,産出大成果,從而不斷強化我校的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影響,為全面建設合格本科院校奠定堅實有力的科研根基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