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動态

 教學動态 
 教研活動 
 專業設置 
 培養方案 

當前位置: 學院首頁>>教學工作>>教學動态>>正文
教學動态

我院成功開展法學專業見習活動

 作者:孫敬良 編輯:王彬彬 審核:馮振強 訪問次數:次 發布時間:2023-11-07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為積極響應我校“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紮根地方辦學,強化内涵提升,深化改革創新的号召,我院2021級法學本科全體同學在孫敬良老師、侯凱老師、魏慶爽老師、郭蕊老師、李豔玲老師的帶領下于10月23日——11月5日成功開展了專業見習活動。

見習伊始,我院師生以及許昌市法檢系統部分實務工作者一同參與了浙江工商大學特聘教授徐祥民在許昌學院學術報告廳開展的學術講座。講座以“從環保案例看環保法理”為題, 聚焦我國目前環境保護現狀,依次從“黑河分水案”、“京津冀霧霾防治案”、“大熊貓保護案”三個案例切入,分析了自然地理因素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探讨了我國在不同時期制定的政策法規,闡述了其中蘊含的環保法理,拓寬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

見習期間,同學們先後去了河南許都律師事務所、河南世紀風律師事務所以及河南君共彰律師事務所。律者,“法令”、“約束”也;師者,技長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兩字合成為“律師”,即表明:律師乃律己之榜樣,律師以擅法為專長,嚴肅而神聖乃律師職業之道。同學們也通過本次對律所的觀摩對律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院學生在許昌市鄢陵縣人民法院及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對基層法院的工作流程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對法律的實際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學們旁聽參加了鄢陵縣人民法院的庭審,将書本與實踐相結合,鞏固了自身的專業知識。在魏都區法院法官的講解中,也更加了解法院的工作機制,“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是邏輯”,情感面前,在尋找法律中的“定義”和“公理”的過程中,邏輯注定是無力的,我們勢必要從生活經驗中去提取這些東西。法院裡的案件讓社會的千姿萬态和人性的脆弱暴露無遺,這是同學們見習中透過案件看到的道理,也是法律知識與社會實際結合中學習的第一步。

我院同學參加了許昌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開放日活動”,現場參與了庭審過程。同學們在見習期間分别參與了刑事、民事類型的庭審,把理論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并且融會貫通。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通過現場觀看庭審,同學們也更加了解了必要的庭審程序和規則,看到了審判長對整個法庭流程的把控。

同時,法院工作人員還帶領同學們觀摩法院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流程,随着現代信息化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化,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同學們也在現場體驗到了法院建設的現代化。“舉目已覺千山綠,宜趁東風馬蹄疾”。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搶抓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機遇,乘勢而上、守正創新,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為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強科技支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見習期間我院同學還去了許昌市建安區人民檢察院進行學習與觀摩。人民檢察院作為公訴人代表國家起訴,負責對涉嫌犯罪的案件進行審查,并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檢察官們一身檢察制服凜然正氣,令人心生敬畏。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論知識的學習終究要通過實踐的檢驗。通過本次專業見習,同學們将自身所習得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了自身知識,開闊了自身視野,也明确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中國的未來屬于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于青年,我們作為法學專業的一名學生更應秉持堅定的信念,德法兼修,成為高素質法治人才。

上一條:我院舉辦12.4國家憲法日“模拟庭審”活動 下一條:我院實踐教學基地揭牌儀式在鄢陵縣法院舉行

關閉

威尼斯144777(最新版)游戏手机登录-最新VNS网址NO.1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八一東路88号
電話:0374-2968965  郵編:461000